1、視在功率:視在功率是指發電機發出的總功率,其中可以分為有功部分和無功部分。
2、有功功率:有功功率是保持用電設備正常運行所需的電功率,也就是將電能轉換為其他形式能量(機械能、光能、熱能)的電功率。
3、無功功率:是用于電路內電場與磁場的交換,并用來在電氣設備中建立和維持磁場的電功率。它不對外作功,而是轉變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凡是有電磁線圈的電氣設備,要建立磁場,就要消耗無功功率。無功功率不做功,但是要保證有功功率的傳導必須先滿足電網的無功功率。
三、無功補償的一般方法
無功補償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種:低壓個別補償、低壓集中補償、高壓集中補償。下面簡單介紹這3種補償方式的適用范圍及使用該種補償方式的優缺點。
(1)低壓個別補償
低壓個別補償就是根據個別用電設備對無功的需要量將單臺或多臺低壓電容器組分散地與用電設備并接,它與用電設備共用一套斷路器。通過控制、保護裝置與電機同時投切。隨機補償適用于補償個別大容量且連續運行(如大中型異步電動機)的無功消耗,以補勵磁無功為主。低壓個別補償的優點是:用電設備運行時,無功補償投入,用電設備停運時,補償設備也退出,因此不會造成無功倒送。具有投資少、占位小、安裝容易、配置方便靈活、維護簡單、事故率低等優點。
(2)低壓集中補償
低壓集中補償是指將低壓電容器通過低壓開關接在配電變壓器低壓母線側,以無功補償投切裝置作為控制保護裝置,根據低壓母線上的無功負荷而直接控制電容器的投切。電容器的投切是整組進行,做不到平滑的調節。低壓補償的優點:接線簡單、運行維護工作量小,使無功就地平衡,從而提高配變利用率,降低網損,具有較高的經濟性,是目前無功補償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3)高壓集中補償
高壓集中補償是指將并聯電容器組直接裝在變電所的6~10kV高壓母線上的補償方式。適用于用戶遠離變電所或在供電線路的末端,用戶本身又有一定的高壓負荷時,可以減少對電力系統無功的消耗并可以起到一定的補償作用;補償裝置根據負荷的大小自動投切,從而合理地提高了用戶的功率因數,避免功率因數降低導致電費的增加。同時便于運行維護,補償效益高。
1、根據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可測算輸電線路的電能損失。通過現場技術改造,可使低于標準要求的功率因數達標,實現節電目的。
2、 采用無功補償技術,提高低壓電網和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是節電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
3、 無功補償,它就是借助于無功補償設備提供必要的無功功率,以提高系統的功率因數,降低能耗,改善電網電壓質量,穩定設備運行。
4、減少電力損失,一般工廠動力配線依據不同的線路及負載情況,其電力損耗約2%--3%左右,使用電容提高功率因數后,總電流降低,可降低供電端與用電端的電力損失。
5、 改善供電品質,提高功率因數,減少負載總電流及電壓降。于變壓器二次側加裝電容可改善功率因數提高二次側電壓。
6、 延長設備壽命。 改善功率因數后線路總電流減少,使接近或已經飽和的變壓器、開關等機器設備和線路容量負荷降低,因此可以降低溫升增加壽命(溫度每降低10°C,壽命可延長1倍)
7、最終滿足電力系統對無功補償的監測要求,消除因為功率因數過低而產生的罰款。
8、無功補償可以改善電能質量、降低電能損耗、挖掘發供電設備潛力、無功補償減少用戶電費支出,是一項投資少,收效快的節能措施。
9、無功補償技術對用電單位的低壓配電網的影響以及提高功率因數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確定無功功率的補償容量,確保補償技術經濟、合理、安全可靠,達到節約電能的目的。
功率、功率因數
智源光遠程集抄智能系統核心
采用智能電表為用戶提供電表遠程抄表方案
采用智能水表為用戶定制的電表遠程抄表方案
適用于工廠寫字樓等多個場景的抄表方案合集
電力行業各種資訊內容的交流分享